会计控制
会计控制是什么?
会计控制是一个指完善、有效地组织会计管理活动、防止过失和犯错的会计实践。它使企业有序地进行财务会计工作,准确、及时地记载企业的各项交易和活动,并将企业的实际活动同报表的财务记录相结合,有效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态。因此,会计控制对企业经营活动、编制有效报表、实现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控制有三个基本原则:完整原则、准确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完整原则是指账务记录应该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实际交易。完整原则要求报表制作者必须把企业的全部交易和经营活动记录在报表里,而且不能遗漏任何应记录的账目。
准确性原则是指账务报表的各项内容都必须准确无误。准确性原则要求账务报表都是准确、及时、精确的,能确保正确反映企业的交易情况及实际财务状态。
及时性原则是指在企业的交易现象发生后,应立即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交易和活动必须及时记录在报表里,使企业及时获悉其交易及业务变化情况,以便于分析和决策。
会计控制主要采用财务会计基础框架,即要求企业应充分遵循预算、决策、预算执行、成绩评估等四项基础规范:
(一)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企业实施会计控制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它规定了企业的财务计划,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方向。此外,预算制度还规定了财务管理要达到的形式和措施。
(二)决策制度
决策制度是指企业决策者在制定投资、贷款、报销、支付、发票、收入、编制会计报告等日常经营中依据执行的制度。
(三)预算执行制度
预算执行制度是指根据各类预算的要求,结合会计控制措施,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制度及程序,以控制企业的财务事务。
(四)成绩评估制度
成绩评估制度是企业通过对各项财务活动开展的结果进行及时、准确性评估,督促小组充分按照预算计划实施企业事务,并制定奖惩措施,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达到规定的目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会计师和专业人员制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创立有效控制和监督体制,保证会计记录准确、及时、完整,以及促使企业按照规范程序运营。